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宁阳县闫蕊:21年扎根特教一线,用行动演绎青春

来源:中国特殊教育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工作21年,闫蕊坚守扎根特教的信念,像姐姐更像妈妈。“从学校毕业到特教工作,一开始接触这些孩子,心里多少有点慌乱,要慢慢摸索教育方式,逐步走入他们的内心。”闫蕊说。

工作21年,闫蕊坚守扎根特教的信念,像姐姐更像妈妈。“从学校毕业到特教工作,一开始接触这些孩子,心里多少有点慌乱,要慢慢摸索教育方式,逐步走入他们的内心。”闫蕊说。

她参加送教上门,更送去智障孩子的人生希望。闫蕊是学校送教上门小组的组长,送教的对象都是重度残疾孩子,他们的学习指数几乎为零。不能送知识,她就为孩子们送康复;不能送康复,就送政策、送温暖、送陪伴。2017年起,闫蕊从宁阳最东边的东庄镇到最西部的东疏镇,走遍了几乎所有的乡镇,进社区、入乡村,顶寒风、冒酷暑,每年行程2000余公里,她送到残障孩子身边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康复,更是一名师者的牵挂和仁心。

她正视差别有教无类,对待学生不离不弃。2013年,她组建“爱心课堂”,以“我要学说话”为主题,义务为3个听障班的学困生补课。从拼音到词语再到组织句子,从易到难,长期的坚持使学生的口语有了明显进步。常年的付出让她在课堂上见证着学生的成长,也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。班上一名叫小玉的男生,学习习惯比较差,一度让家长失望到想要放弃。闫蕊发现这一情况,针对小玉的个性特点,摸索出了一套个别化的辅导方案。经过一年的帮扶,小玉渐渐跟上了大家的学习进度。

她多方奔走,为小慧的家庭缓解经济压力。她通过团县委的贫困生救助活动为小慧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,又联系到企业的爱心人士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,每月捐资200元,直到她18周岁。终于,小慧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聋校高中班。

她拓展爱的传递方式,面向学生贴心教育。她针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,开展“作文专项训练周”活动,让学生系统学习、集中攻坚,既提高写作水平,也练就书面沟通本领。她开展“课前三分钟说活练习”活动,通过聆听学生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描述,锻炼听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,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。她与学生手拉手谈心、“零距离”交流。

其间,她编排了30多个舞蹈,舞蹈《藤枝叶》荣获宁阳县中小学艺术节舞蹈类第一名,《千手观音》荣获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,《烛光里的妈妈》受邀参加泰安市少儿春晚录制。学生在台中央舞蹈,她就在台旁指挥,翻飞的指尖犹如看得见的音符,跳跃在学生的眼角眉间,共同演绎着心灵之舞。

她带领聋生舞蹈队用一个个励志舞蹈舞出自信、走向社会。2002年—2012年,学校承办宁阳县助残日庆祝活动期间,从大会的手语翻译、文艺演出主持,到节目的排练和现场指挥,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,她竭力承担,一系列超负荷的劳动,她十余年如一日。

扎根特教心无悔,守护天使筑梦飞。闫蕊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挚爱的特教土地,用奋斗的步履开拓着生命的奇迹,为“折翼天使”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
有这样一类教师,他们每天面对着一群听力障碍、视力障碍、自闭症等各类残疾的孩子。他们享受不了成绩和升学率带来的功成名就,但这群孩子每一次的进步,都是他们内心幸福的源泉。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教师闫蕊就是这类教师中的一员,21年前,她如愿当上一名特教教师,坚守三尺讲台,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,用行动演绎着青春之歌。

闫蕊提到,她学生小慧的父亲2014年因病去世,这个本来就内向的听障女孩变得更加脆弱。闫蕊鼓励小慧把心事写进日记,日记的后边总会有她爱的叮咛,她用文字温暖着这个无声世界里的孩子。渐渐地,小慧脸上的笑容多了,书面表达水平居然也在这交流中提高了。写作,这一听障学生最大的学习难点,就在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悄悄消融。

记者 郭健

在她心里,对残障孩子有益的事就是大事。语文教师、舞蹈教师、班主任、主持人、手语翻译、解说员……角色为学生转换,初衷从未改变,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事,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。她站在各级演讲台上,用特教故事唤醒爱、传递爱。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头一次见到闫蕊,短发,穿着整齐,一副干练的模样,经过一上午的交谈,闫蕊常说,“爱学生,首先要真心接纳学生的不完美。”在她看来,学生的健康问题不是缺陷,只是不同,她以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,走进他们的内心。

闫蕊所带的2018年听障初中毕业班,80%的学生升入了省内重点特校高中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特殊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tsjy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883.html



上一篇:市残联向市特教学校赠送图书
下一篇:山东2025年全面普及15年免费特教

中国特殊教育投稿 | 中国特殊教育编辑部| 中国特殊教育版面费 | 中国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| 中国特殊教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特殊教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