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中国特殊教育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中国特殊教育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中国特殊教育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中国特殊教育》投稿方[04/29]
脑瘫患儿也能考上重点高中,这位全国教书育人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帮助脑瘫儿考上重点高中, 生平第一次被人扇耳光,年轻的周美琴顿时泪眼模糊。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学生、这是一种非常态反应,她强忍着痛和泪、压下委屈,继续与孩子沟通。此后
帮助脑瘫儿考上重点高中,
生平第一次被人扇耳光,年轻的周美琴顿时泪眼模糊。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学生、这是一种非常态反应,她强忍着痛和泪、压下委屈,继续与孩子沟通。此后,周美琴对孩子的关心并没有减少,不仅变换着方法与他交流,还时常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帮助他成长。渐渐地,孩子与她建立起深厚的感情,行为习惯也有了可喜的进步。当孩子因哮喘发作被送进医院时,一直呼唤着“周妈妈,快来看我”……
师资有了,硬件设备也要跟上。周美琴想方设法为学校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康复条件:多感官训练室里,有训练项目可以测试学生的嗅觉、触觉、味觉等,提高他们的感知觉灵敏度;沙疗室里,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赤脚在沙地上忙碌,按摩穴位;通过手腕劳动,可以改善僵硬的肌肉……在老师和康复师的指导下,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康复项目。
智力弱后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声效和配图加深了对地震、风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与防护;
“挫折时,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;逆境中,无数双手将我扶持。在这里,我收获了知识,学会了感恩;在这里,我收获了成功,学会了自信……”这首特殊学生毕业时写下的诗,令人动容。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一点进步,周美琴都很激动:“孩子们的成长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
听觉障碍的学生通过灵动的动画效果,了解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;
她让“不可能”变为现实
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,信息技术进入课堂,让学生收获从来没有过的感官体验。
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?有缺陷和障碍的学生能否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设备来感受知识、体验教学?周美琴提出在特教领域进行数字化课堂的探索。她更新了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,还鼓励老师们学习新一代的多媒体软件与技术,开发各类障碍学生的教学课件。
拥抱新技术,
手部活动不便的学生通过白板拖曳技术快速完成人民币的实物摆放
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?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?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,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。
“我弟弟也曾是特殊儿童,我特别能理解家庭的不易。”周美琴告诉记者,1987年,她从上海浦明师范学校毕业,接到了聋哑辅读学校的邀请,母亲的一句“好好培养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,减轻这些家长的压力,为这些家庭和孩子造福”,让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份“良心活儿”。
责任编辑:樊丽萍
在守护特殊儿童这条路上,周美琴坚守了35年。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,其中残障儿童有8000多名,周美琴甚至可以说知道他们每一个,因为她领衔的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——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,为每一个孩子进行评估,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。周美琴更被这些孩子们认为是他们中的“孩子王”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在居家学习期间,周美琴还为学生打造了首个“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云教育平台”,为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课程,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学习保驾护航。
在她手中,太多的“不可能”变成了现实——率先探索招收脑瘫的特殊儿童集中入学,让他们也有机会考上示范性高中,并因此形成特殊儿童发展的教育体系;打造适合特殊儿童学习与康复的数字化、信息化课堂,走出了一条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;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……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昨天获评“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。
对脑瘫儿童集中教育,困难重重:一无课程,二无教材,三无师资。但是周美琴带着老师们一步步探索,啃下了这块“硬骨头”。她提倡“康复训练”与“文化学习”并重的教育理念,推行“医教结合”的教育模式。为此,周美琴还从专业康复理疗学院引进了十几位专职治疗师,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训练。
编辑:张鹏
在周美琴的主张下,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、智障孩子外,又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,开创了全国特殊教育的先河。
而是“加油站”
文章来源:《中国特殊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tsjy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8/873.html